路遙先生的作品并不多,我也是深深被《平凡的世界》里的世界所感動,才對這本《人生》產(chǎn)生興趣。路遙先生很擅長塑造人物,我喜歡他樸實的字句,喜歡他筆下人物細膩的內(nèi)心活動。相對于《平凡的世界》里眾多人物的漫長歲月,《人生》的關(guān)注點很簡單,一個年輕人在人生的路口所做的選擇與成長。
從不同的角度,這個故事可以有很多的理解方式。從主人公自身角度可以理解為,一個農(nóng)村青年拼命想擺脫農(nóng)民身份,向往城市生活,卻兩次被退回農(nóng)村,無法獲得想要的更廣闊的生活的故事。從情感主線角度,這個故事是農(nóng)村青年在人生低谷期接受同村姑娘的情感,卻又因自身身份變化而拋棄農(nóng)村姑娘,轉(zhuǎn)而和城里女子相好,也因身份變化被拋棄的故事。
那是一個我們并不熟悉的年代,我們不應(yīng)該過多苛責高加林這個年輕人為了理想生活所做的選擇。在農(nóng)村人和城里人之間仿佛隔著天然屏障的環(huán)境下,個人努力并不能突破社會制度的約束,所以即便主人公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,具備真正的才華,依舊不能突破身份帶來的枷鎖。
相對于文學作品的主角,《人生》的主人公高加林并不能算得上現(xiàn)代意義上惹人喜愛的人物,他出生農(nóng)村卻又帶著骨子里的清高,他有才華肯努力卻看不清自己內(nèi)心真正想要什么。在搖擺與猶豫之間,在命運的大手推動下,失去所有。
高加林的人生非常戲劇性,上天將他高高拋起,卻又如嘲弄一般將他重重摔下。在時代洪流中,個人的努力與抗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?如果我們身處其中,我們是否有更好的選擇呢?一個是溫柔善解人意,能很好的照顧自己但不識字見識少的劉巧珍;一個是思想開放文化水平高,和自己有共同語言但個性驕縱的黃亞萍;如果我們是高加林,我們會怎么選?人性的矛盾其實在高加林身上體現(xiàn)的非常明顯,痛恨“走后門”,可如果機會擺在眼前,自己也毫不猶豫“走后門”。沒得選的時候一心一意,有了選擇就有了心里的比較,感情也可以權(quán)衡利弊。
作為讀者,無法去評判高加林的選擇是對是錯,也不愿多加微詞。讀了這些年的書,看了那么多的故事,要說讀書真正改變我什么,我覺得是學會了“寬容”,學會了理解他人的選擇。也許,這才是真實的人吧?如果命運給我們機會,我們會不會做出同樣的選擇?哪怕背上負心薄幸的罵名,也要追尋自己理想中的生活,也要抗爭與生俱來的枷鎖。如果命運執(zhí)意要玩弄我們,我們又是否會有重新積極生活的勇氣?
路遙先生在作品的開頭寫下這樣一句話:“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,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,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?!蔽蚁胝f,時間長河里,我們走的是一條單行道,永遠沒有回頭走另一條路的機會。選擇了,便只顧努力去走。走錯了,那也是人生,走錯了人生依舊還有其他可能。高加林的故事并沒有結(jié)束,而我們的人生也依舊在繼續(xù)前進。
(綜合管理部 丁思雨)